首页 > 科幻灵异 > 寒门状元 > 第一七八〇章 隐忍不发

第一七八〇章 隐忍不发(1/2)

目录

谢迁不打算帮沈溪入阁。

在谢迁看来,当前入阁有不少合适人选,沈溪从原来的最佳人选变成最差人选。

随着司礼监掌握票拟和朱批两项大权,可谓一家独大,现在内阁辅政大学士只能算是个摆设,远没有一个兵部尚书来得重要,只有沈溪继续控制兵部,掌管军事学堂,文官集团跟刘瑾斗争的最后一块阵地才能得以保存。

否则之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。

沈溪问道:“阁老准备推荐哪几人入阁谢阁老觉得,这些人是否能得到刘瑾赞同,顺利如愿”

谢迁凝视沈溪,道:“若老夫现在推荐你入阁,刘瑾绝对举双手赞成,甚至会在陛下面前说你的好话,你要入阁现在乃最佳时机……不过以你的年岁,的确不用操之过急,兵部尚书的差事,好好干上几年,积累经验和人脉,等而立之年你再入阁不迟,想必那时你羽翼已丰,做事也更沉稳。”

沈溪不以为意,微笑着问道:“阁老的意思是……让我再等十年不知阁老自己能否在朝做上十年首辅”

谢迁摇头叹道:“老夫在朝怕就是这一两年时间了,你还想老夫继续为你铺路不成翰苑中,跟老夫年岁相当的,以梁储学问和造诣最高,他也是天子之师,入阁后会对朝堂有所助益。”

“此外,相对沉稳一些的还有杨廷和,再就是费宏、靳贵、蒋冕这样年轻气盛的翰苑后进,跟你一起任事过,对他们你如何评价”

听到这话,沈溪感觉谢迁是在询问自己哪一位适合入阁,这让他有些不明所以。

谢迁所说的几人中,就算“年轻气盛”其实也都是三四十岁了,跟沈溪的年岁至少相差一轮。

沈溪暗忖:“按照大明官员论资排辈的传统,这些人全都是我的前辈,我评价他们好像有些不太合适。”当下朗声道:“阁老问我意见,是否有些多余呢谁入阁,那是内阁、司礼监和陛下商议后得出结果,跟我这样一个后辈似乎无太大关系。”

“谁说跟你无关”

谢迁声音提高八度,喝道,“若不是你现在在兵部尚书位子上,老夫第一个推举你入阁,不但老夫觉得你合适,陛下定也如此认为,而且你到内阁来帮老夫,内阁定能重获陛下信任。”

沈溪摇头苦笑:“阁老这话,实在让人受宠若惊,我沈之厚何德何能,得到阁老如此抬爱”

谢迁道:“你可别不信,其实就算老夫不举荐,刘贼也会出手,甚至找人保举,你在兵部对他的威胁,远比你在内阁大得多,他若不疯不癫,定想将你调去内阁守着那清汤寡水的衙门。”

“你若实在没有好人选,那老夫便选梁储或者杨廷和……如今一个掌翰苑,一个掌詹事府,算是朝中声望最隆的翰苑官员,你意下如何”

沈溪一时间沉默下来,不禁想到历史上梁储和杨廷和的境遇。

虽然这二人跟阉党格格不入,甚至被刘瑾嫉恨,但杨廷和却凭借掌詹事府于正德二年入阁,之后起起伏伏,于正德七年代李东阳成为大明首辅,在正德朝至嘉靖朝初十多年里,可说大权在握。

而梁储则因为得罪刘瑾被外放,一直到正德五年才入阁,在正德十年至十二年这不到三年时间里,因杨廷和守制而成为首辅。

沈溪道:“我刚到翰苑时,恰逢杨学士守制,在他归朝时我已外调东南,与其并无交集,倒是梁学士与我相交多年,对其有所了解……”

沈溪是弘治十二年进士,而当年杨廷和母亲叶夫人和他的妻子黄氏于年初先后过世,杨廷和回乡守制,到弘治十五年回朝时,沈溪已外调闽粤桂三省沿海总督,之后几年沈溪一直在地方任督抚,基本上没有跟杨廷和建立交情的机会。

谢迁皱眉:“你的意思是……老夫举荐梁储”

沈溪微笑着摇头:“阁老举荐何人,实在没必要跟学生商议,以学生看来,无论是梁学士还是杨学士,都足以胜任阁臣的角色。但阁老可否想过,刘瑾是否会让阁老举荐的人才顺利上位”

谢迁黑着脸道:“他一个阉人,翰苑中谁会服他即便有人归附,也多为宵小之辈,无入阁之声望!”

沈溪摇头:“那可说不定。”

谢迁打量沈溪,不解地问道:“怎么,你觉得刘瑾能找到有能力入阁且愿意归附他的人”

沈溪当然知道历史上谁入阁,且归附刘瑾,甚至之后几年都得势之人,正是如今的吏部尚书刘宇,还有年中因依附刘瑾调任甘肃巡抚的前山东左布政使曹元。

不过因后来担任吏部尚书的张彩,才刚刚由吏部主事之身投靠刘瑾,尚未获得重用,刘宇吏部尚书的位置相对也比较重要,下一步最有可能是朝廷连续越级拔擢任用的曹元和杨廷和、梁储展开竞争。

沈溪知道有些话不宜说得太多,因为他的到来,蝴蝶效应已经形成极大影响,如今是谢迁留在朝中担任首辅而不是李东阳,便已经具体体现出来。

沈溪道:“阁老问现在应防备何人学生实在划不出具体范围,不过阁老可以留意一下近来跟刘瑾走得近的那些官员,即便不是翰苑出身,也有可能入阁。”

“嗯!”

谢迁先是一愣,随即不屑地摆手,“不可能,就算刘贼胡作非为,也不敢如此乱来,你放心,这件事老夫会处置好,总归一时半会儿不会征召你入阁……等刘瑾倒台,老夫会想办法让你增补入阁,迟早会有你当首辅的一天!”

沈溪心想,可不是,等杨廷和、梁储这些人都致仕了,才轮到我来当首辅!反正我年轻,耗得起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我好端端的兵部尚书不当,去当名为阁老实则只是帮助皇帝处置公文的秘书和顾问,意义何在

因我的年纪,别人见到我也不会太尊敬,最多是阁臣里最没地位的那个,与其把那些前辈一个个熬死,不如早些寻求封公封侯。

有世袭的爵位,在沈溪看来最为稳妥,总比当个顶级文臣强。即便是阁臣,子孙最多荫袭个监生或者中书舍人,又或者得到锦衣卫千户的世袭官位,如果想世代荣华富贵,只有封公封侯才行。

至于封异姓王,在大明几乎无法做到。

……

……

沈溪并不想在这个时代混吃等死,一心改变这个时代,留下独属于自己的历史烙印。

而他对于兵制的一些改革,算是到任中枢后做的第一件大事。

地方兵马换戍京师,是沈溪所做第一项安排,通过这件事,他间接掌控京营,也就是十二团营。

沈溪回到京师几个月,彻底清查了一下正德朝京营世袭军户数量,士兵已降到六万人左右,这还是在加上近两万老弱病残的情况下得出的数字。

京营的日常训练都难以得到保证,更别说有什么战斗力了,沈溪拿到情况汇报后忧心忡忡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