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1(1/2)
上元节的那场乱子很快就消弭了,只偶尔有人会唏嘘一两句,但是在朝堂之上,小小的风窝终于掀起了海面的动荡。
京畿守卫司和巡城司都被言官大肆弹劾,最后还牵扯到近来频频立功的太孙,一时之间整个朝堂的氛围都是紧绷的。
这件事以两司统领被罚俸而结束,与此同时在朝堂上,为了报两司的统领,太孙和太子之间隐隐的争斗也显露出来。
好些传统文官都对陈绰表示了不满,皇上也有些头疼了,他是觉得儿子还没当上皇帝就开始过分地独宠一个女人,不合适再当皇帝,现在他才是太子,就把那女人家里的两个亲兄弟和几个堂兄弟都安排到重要位置上,以后陈家的江山,还不都要被一个小小吴家把持了?
只是他有意扶持太孙直接即位,却完全没想到,他自己的儿子会和孙子斗起法来。
以前,太子的地位没人能够威胁,他也从未表现出对皇位的执着,现在却这样算计自己的儿子,让皇帝觉得太子更加陌生了。
在他看来,皇位既代表权力也代表麻烦,既然儿子那么喜爱一个侧妃,连琼林宴都能因为从侧妃病重而不去,那他让他当个太上皇,一直跟侧妃在一起不是挺好的吗?
皇帝心里,皇位能给他带来的玩乐便利是最重要的,他都给儿子安排好了,儿子还不愿意,还要跟孙子争,这就让他很不喜欢了。
于是这天大朝之后,皇帝让人请了太子过来,好好敲打了一通。
但是很快皇帝就发现事情有些不简单,太子走了没多久,就开始有官员过来进言,说太孙今天在朝堂之上跟太子相争,是不孝的证明,也是以后朝堂乱象的象征。
皇帝越听越不对劲儿,就问道:“爱卿这意思是要朕废太孙?”
官员连忙跪地,垂着头不再说话。
等着官员退下去后,再有人求见,皇帝一律不见,快到中午的时候,命人召太孙进宫。
“这是不是我不管事儿,那些官都听你爹的了?”陈绰一进来,就听到这么句话,见过礼抬头一瞧,才发现皇祖父脸上带着几分怒意。
陈绰笑道:“父王为大夏操心办事,官员们眼里都看得见。”
不用问,他就知道皇祖父为什么这么说,定然是早早站到父王身边那些人担心以后的事情有变,此次父王被皇祖父训斥,他们就过来给自己上眼药。
而这些能在现在过来上眼药的,只怕想的都是未来他这个“先帝”定下来的下下一位继承人不一定能承继大统罢了。
毕竟父王才三十五六岁,就算四十岁即位,最少也能当十几年的皇帝,到时,父王最宠爱的三弟正当年,自己却要年过而立了。
所以到时候鹿死谁手,真不确定。
陈绰笑了笑,一些外人都能想明白的事情,他为什么在之前都没想过?还有母妃,千挑万选给他找妃子,怎么就定了个跟玉侧妃早年是闺中密友之人的女儿?
陈绰只是笑自己明白得晚,在皇帝眼中,却是孙子笑得十分苦涩,他虽不常管事,却不是不明白事,今天那几个官员过来进言,少不了太子在背后的示意。
当爹的跟儿子有什么好争的,反正这些东西以后都是要留给儿子的。
不对,自己那个儿子现在有个更宠的儿子了,不会是想着把皇位留给那个侧妃生的庶子吧。
皇帝越想越怒,趁他现在还能做主,必须得把什么都给大孙子安排好,一番脑补后,皇帝对陈绰道:“今天过来的那几个官员,你查查他们,但凡有不轨的,都给我换了。”
大夏发展至今,最不缺的就是可用之人,朝廷上的确是有了太子的一波拥趸,但那些还不都是各个位置上的重要官员,而这些人,正是皇帝很容易换掉的。
如果底下的小吏也都一心拥护太子,那可能还不是他换几个官能解决的,现在么,处理几个大鱼还不容易吗?
陈绰听到皇祖父这个吩咐,不由抬头看去:“祖父……”
皇帝摆摆手,“正好今年是外地官员的述职期,你挑几个有能力的,正好顶一些不听话人的缺。”
“孙儿谢谢祖父的维护”,陈绰眼眶微红,跪下来说道,“这些年要不是您和祖母护着,我和母妃在太子府的生活,只怕会更艰难。”
这一句话说出来,皇帝立刻想想到了太子妃在之前给孙儿定下的那个不靠谱的正妃,拍拍他的发顶:“站起来说话。”
“仔细想想,你爹宠的那个侧妃,以往的确是不显山不露水的,但好些事又都经不起推敲”,皇帝在榻椅边坐下来,端起茶杯啜了会儿,说道:“去你皇祖母那儿,让她选几个得力的女官,你带回去给你母亲使唤。”
……
随着陈绰带了一个老嬷嬷、两个六品女官到太子府,太子府的一些风浪也掀到了表面上。
就在这时候,几个文官在郊外宴集,集会上每人赋诗一首,集成一册,只是册子还没印出来,便有人把这些诗在朝堂上念了出来。
这些诗并没有涉及什么朝堂政治,但其中有两句却被人解读出来天家无情、父子争权的讽刺之意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