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佐命后蜀——赵廷隐(2/2)
李嗣源因前线战事不利,遂有罢兵和解之意,他以离间朝廷与孟知祥、董璋的关系为罪名,诛杀了主倡此战的枢密使安重诲,与两川和解,朝廷征讨两川的战事至此以失败告终。
后来,赵廷隐称剑州之战中与李肇同功,表示愿将利州节镇让给李肇,孟知祥起初不肯同意,但因赵廷隐连番请求,遂将赵廷隐召回成都,以李肇接任昭武军留后。
赵廷隐在剑州之战后,鉴于董璋诡诈多变,曾建议孟知祥趁其到剑州劳军将其杀掉,以独霸两川。孟知祥因缺乏周密准备,未敢贸然行动,朝廷罢兵后,两川之间矛盾日趋尖锐,联盟很快破裂。董璋突然举兵攻入西川,声势浩大,赵季良劝孟知祥亲征以鼓士气,孟知祥遂以赵廷隐为行营马步军都部署,让他先率三万兵马迎战东川军。
赵廷隐向孟知祥辞行时,恰逢使者送来董璋的檄书以及给赵季良、赵廷隐的书信。董璋在檄书中称赵季良、赵廷隐与其同谋,招他来攻西川。孟知祥将书信交给赵廷隐,赵廷隐也不看信,直接扔在地上,冷笑道:“不过是董璋的反间之计,想让您杀掉副使赵季良和我而已。”他随即便领兵出发。而此时,董璋已攻入汉州。
孟知祥随后亲率八千兵马趋汉州,与董璋会战于鸡踪桥。当时,赵廷隐三战不利,东川军追击赵廷隐,却被孟知祥与张公铎领兵直冲其腹,顿时乱不成列。赵廷隐趁机整军复战,与孟知祥、张公铎合军夹击,终于大败东川军。董璋亲兵尽丧,仅率数骑逃走,孟知祥夺回了汉州,命赵廷隐追杀董璋,自己径自返回成都。
董璋逃回梓州,却被部将王晖、潘稠所杀,王晖随即开城,向赵廷隐投降。赵廷隐进入梓州,封存府库以待孟知祥前来接收,并献董璋首级。孟知祥由此吞并了东川,不久便由成都东至梓州,自领东川节度使,他随后又划出阆州、果州、蓬州、渠州、开州五州,复设保宁军,以赵廷隐为保宁军留后。
孟知祥未经朝廷诏令,便以墨制的形式署任赵廷隐及武泰军留后赵季良、武信军留后李仁罕、宁江军留后张业、昭武军留后李肇五人为本镇节度使。
不久,朝廷拜孟知祥为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,封蜀王,同时正式授予赵季良、赵廷隐等五人为节度使。其中,赵廷隐为检校太保、阆州保宁军节度使。
孟知祥在成都称帝,建立后蜀,赵季良被拜为宰相,赵廷隐则被任命为左匡圣步军都指挥使,与李仁罕、张业、侯弘实分掌军权,仍领保宁军节度使。
不久,孟知祥病逝,遗诏由太子孟昶继位,并以赵季良、李仁罕、赵廷隐、王处回、张公铎、侯弘实为辅政大臣。
当时,李仁罕恃功自傲,强逼孟昶任命其为判六军诸卫事,孟昶为了牵制李仁罕,又以赵廷隐为六军副使,兼任侍中。他后来与赵季良、赵廷隐合谋,在李仁罕入朝时命武士将其逮捕处死。
石敬瑭攻灭后唐,称帝建立后晋,史称后晋高祖,发兵攻利州,结果在剑门被赵廷隐领兵击退。孟昶鉴于将帅遥领节度使的弊端,改以文官任节度使,赵廷隐时任卫圣马步都指挥使、武德军节度使兼中书令,与武信节度使王处回、保宁节度使张公铎一同被加授检校官,免去所领节度使之职。
孟昶又诛杀宰相张业,黜退枢密使王处回,孟知祥时代的故将旧臣至此仅剩赵廷隐,安思谦欲取代赵廷隐,遂趁机诬称赵廷隐谋反,并发兵包围其府邸。
此时,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廷珪入朝,在孟昶面前进力保赵廷隐无罪,赵廷隐得免,遂称病请辞军职。孟昶以赵廷隐为太傅,赐爵宋王,每当有国家大事发生都要到其府中请教,赵廷隐又进位太师、中书令,赵廷隐病逝,终年六十六岁,赐谥忠武。
喜欢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请大家收藏: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